小孩生活中的2大黑洞-書包&置物櫃
孩子的書包和置物櫃簡直就像無底洞,在這兩個地方消失的東西,實在多得嚇人。學期最後一天(或暑假最後一天),把書包隨便一倒,常會發現先前因為找不到而造成許多家庭失和的讀書報告、自然作業或家長同意書。本章將探討學生生活中的兩大黑洞──書包和置物櫃,示範如何利用這兩者來診斷孩子組織力問題的根源。這將幫助你和你的孩子奠定基礎,以徹底檢視孩子的組織力問題。切記,這本書的用意,是要教給家長輔導孩子踏上成功之路的技巧,但你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他自己有投入心力去建立的系統,才會產生效用。
你務必要了解孩子每天生活的情形,以便能站在同樣的立場,去著手組織管理的過程。請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學生:你整天背著一個辦公室跑來跑去,帶的是每一科所需的每一樣用具。每隔四十五分鐘,你就得收好又再拿出課本、活頁夾、筆記本、記事本、鉛筆、原子筆、計算機、方眼紙、量角器、字典,以及那堂課要用的東西,而且每天要重複六次、每週五天天天都如此。你想從書包裡挖出想拿的物品,就必須先翻過好幾張CD、手機、糖果紙、本來打算留在家裡的長袖運動衣、還有好幾層沒收進資料夾的各類紙張。你只有二到五分鐘的時間,從一間教室狂奔到另一間去(就算不是在別棟大樓,通常也不在同一樓),有時還得衝去置物櫃,從體育服裝、更多CD、古早的自然作業、吃剩的零食和一堆課本底下,挖出上課要用的東西。這整套動作重複做過六次之後,你又要搞清楚該帶哪些東西回家好做功課(如果你知道有哪些功課的話),或要先打電話問好幾個同學有什麼作業,然後把所有的作業完成、收好,明天早上再全部操練一遍。
在整個過程中,難保不會有弄丟東西、放錯、弄壞的時候。開學後短短一個月,你就已經打開、收拾書包將近三百次,到放寒假前便是一千四百次了。而且你還扛著一大堆舊作業、講義、各種大大小小的考卷和傳單等好幾百張紙,因為你怕上課可能會用到,所以不敢從書包裡清掉。你有沒有覺得有點兒頭昏了?孩子可是「一天到晚」都這麼覺得呢!以前只有「一個」老師、「一間」教室的時候,孩子可能就已經很吃力了。現在他置身在陌生的環境裡,不但要換教室,又要換不同科的老師,心裡覺得完全都失控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教出組織力》,告訴你組織孩子生活好習慣的小祕密
一、了解孩子每天的生活
這是第一組評量問題。記得,這是收集資訊的工具,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捷徑。這些問題的目的,在於協助家長了解孩子每天是怎樣過的,以便讓你幫助他設計適合的系統。有些問題光憑你的觀察就有答案了;但有些則需要孩子或學校的人協助才能回答。你可以使用這裡提供的選項,也可以自己加上去,視孩子的情況而定。有時候,一個問題可能會有多個複選的答案。你自己能回答的先答,剩下的之後再問孩子,最好是一次全部問完。你應該盡量引起孩子的興趣,比如可以說:「我正在讀一本教人更有組織力的書,裡面提到現在的學校跟我讀書的時候差很多。你們這一代真的辛苦多了,我都嚇到了!」或者說:「我從沒想過有這些問題──它們讓我認真去思考學校生活有多麼困難。」盡量掌握孩子會注意聽你講話的時機,不管是在餐桌上,或者是在車上(這是我個人的最愛),車門都鎖起來的時候。
(一)了解孩子在學校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時間,可以把自己和自己的東西整理好
下課時間有多長?
孩子從一間教室換到另外一間,要花多少時間?
a. 教室都在同一層樓嗎?
b. 需不需要從大樓的這一頭跑到另一頭?
c. 要跑到不同的樓層嗎?
d. 要換到另一棟大樓嗎?
e. 可不可以用電梯?還是都爬樓梯?
f. 有沒有哪個老師會晚下課,或是不留時間讓學生收拾書包?
孩子的置物櫃在哪裡?
a. 不管上哪一堂課都很方便去的地方。
b. 只有某些課才方便去。
c. 靠近導師教室。
d. 在邊疆地帶。
(二)了解怎樣跟孩子找出整理書包和置物櫃最合適、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的課表是怎樣的?
a. 每天上的課和上課的順序都一樣。
b. 每天的課順序都不同。
c. 學校上課採五天制(週一到週五的課表是固定的)。
d. 學校每週的課程表會定期變動。
e. 其他:__________。
孩子有哪些課外活動,各需要哪些用具?
孩子是把文具和其他用品都放在學校的置物櫃,還是固定在家裡和學校之間帶來帶去?
孩子每天一共需要管理幾本書?(我曾經輔導過一個上雙語學校的學生,每天要用到二十二本教科書!)
家裡多放一套課本會比較好嗎?
學校有出借第二套課本嗎?
本學年度有什麼特殊狀況嗎?例如:學校正在整修,上課都是在貨櫃搭的臨時教室裡面;或者學校的置物櫃不夠,孩子必須和一個經常換鎖的同學共用置物櫃。
現在你可以開始做幾個選擇了。比方說,如果孩子每週每天的課都一樣,就可以將置物櫃的物品分成「上午用」和「下午用」兩個部分。這樣一天之內只需要去置物櫃一次,把上午用的課本、筆記換成下午要用的就好了。相反的,如果孩子每天的課都不同,他或許就會想要把不同的物品加以區分,像是把課本放在某一層的架子上,筆記本則放在另一層,或是將跟特定科目有關的物品擺在一起。
孩子可以根據課表和置物櫃的地點預做準備,把下次能去置物櫃之前所要用的東西都帶在身上。如果下課時間只有兩分鐘,孩子根本來不及跑回置物櫃拿習作簿;而且,萬一置物櫃在一樓,全部的課卻都在六樓,孩子一定不會每天想要跑這麼遠的路超過一次。
二、第一個黑洞:置物櫃
有一年六月,蘇的媽媽跟我連絡,預約下一學年度的輔導時間。驚慌失措的她告訴我,她快讀完國一的女兒生活亂得一塌糊塗,常常缺交作業,又老是在掉東西。另外,蘇也得應付部分失聰、視覺問題以及失語症(dysgraphia,一種腦神經病變,使患者寫出來的字幾乎無法辨識)。蘇的媽媽本身組織力非常好,曾經嘗試幫蘇設計一套顏色分類系統,可是沒有什麼幫助。聽起來,蘇正在跟好幾種影響到她學校表現的學習問題奮鬥。
我們第一次會談的時候,我就很肯定蘇的媽媽對她的狀況完全掌握。雖然我有先請蘇把她在學校的東西全部帶回家,她卻只拿了當天晚上做功課需要的那本書。我也發現,她因為弄丟了一份本來已拿到的家長同意書,心情很不好。才開學第一天而已,蘇的老問題就復發了;我們必須在蘇感到氣餒而自暴自棄之前,趕緊讓情況有些改變。
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蘇在學校會用到的所有文具和書籍先收在一起。當我問蘇她的學校有多遠時,她卻一臉慘白。我了解這是青少年緊張的徵兆,便叫她別擔心:如果我們碰到熟人,她可以告訴他們說我是外地來的長輩,她在帶我參觀學校。她整個表情頓時放鬆了下來,於是我們便出發去學校。當我們打開蘇的置物櫃,我看到她媽媽給她準備的分隔架擺在櫃子下面沒用。真相很快就大白了:那種架子要用鐵鎚才能安裝好,蘇手邊卻沒有工具,後來我們兩人合力(加上我的鞋子)才把架子裝進去。正當我們敲敲打打的時候,有一張紙片從最上層架子的後面飄落下來。蘇撿起紙片一看,正是她之前以為已經丟掉的家長回條,她鬆了一口氣;原來回條一直都放在她的置物櫃裡。
理論上說來,加裝那層架子是個好主意,蘇的媽媽出發點也是好的,不過,要蘇到處去找鐵鎚,或站在走廊上脫掉鞋子把架子敲進去,實在不切實際。若沒有大人注意到,那個架子八成一整年都擺在置物櫃最下層原封不動。分隔架裝好以後,我們就能夠整理蘇的櫃子了;恰好她的課表是固定的(每天上的課都一模一樣),所以我們便將櫃裡的架子分一個放上午的用品,一個放下午的。
我本來預期這個學生會很棘手,但後來她令我欣慰無比。事實證明,原來她的那些「問題」和課業上的困難,多半都是因為她不懂得如何整理物品所造成的。當她的組織整理能力一變好,她就變成名列前茅的優等生了。我後來只再和她會談過一次──她是少數自己能大躍進,而幾乎不需要進一步輔導的學生。我們設計的整理系統,由蘇的媽媽協助她維持下去;那一學年接下來,蘇的信心也突飛猛進。
(一)置物櫃有多亂?
以下的問題,是要讓家長大致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上課動線、課表和日常作息。置物櫃和書包的整理組織過程是息息相關的。回答下面的問題時,應該一併回答第五十五至五十六頁的第二組評量問題,這樣你們要處理這兩個地方時,會比較好下手。
孩子在置物櫃裡放了些什麼?
a. 課本、筆記本
b. 備用的文具
c. 體育用品
d. 鏡子、髮膠、化妝品
e. 零食
f. 所有的必需品──但什麼都找不到
g. 空空如也(開學日之後就沒再打開過)
置物櫃的情況如何?
a. 整理得井井有條
b. 像是災區
c. 時而整潔、時而混亂
d. 打不開
e. 開都不敢開
f. 關不起來
置物櫃裡已有什麼樣的收納用品和配件?
a. 一層或多層架子
b. 掛鉤
c. 置物櫃是窄的,但櫃頂另有較寬的地方可供收納
d. 其他:__________
孩子認為加上哪些配件會有幫助?
孩子下課時得回到置物櫃那裡嗎?
孩子下課時有時間回到置物櫃那裡嗎?
孩子的置物櫃是在上層還是下層?
置物櫃上有掛鎖嗎?如果有,孩子記不記得密碼?會不會使用?
三、第二個黑洞:書包
有些孩子可以在十分鐘之內整理好書包,只留下一小疊紙張待歸檔;有些則會把零散的紙張到處亂丟,需要投入比前者多的時間,來整理書包和從書包裡拿出來的東西。我曾在二月時,輔導過一個叫傑克的高中生;我請他清空書包時,紙張沒多久就「淹腳目」了。接下來,我們花了三個小時來整理筆記、講義、功課、練習卷和大小考卷。當第一次會談時間進入尾聲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傑克一直都把從開學第一天後所收到的每一張紙,通通帶在身上到處跑。
從學生書包裡翻出累積了好幾個月的紙張,是很常見的事情。他們之所以會把所有的紙張扛著走,可能是因為覺得上課說不定要用到、怕弄丟,或是從書包拿出來以後沒地方放。這是很正常的。以上這幾個問題,在你跟孩子一起規劃「紙張整理系統」時,都會碰到。
比起被紙張淹沒的學生,我更擔心半張紙都沒帶的學生。如果孩子背著空空如也的書包回來,你便需要弄清楚他把紙張收到哪兒去了。有可能,學校使用的是「學習歷程檔案系統」(portfolio system,譯註:一種教學方式,作法是收集學生課業各方面的資料,以反應出學習過程的變化),因此大部分的作業是由老師保管的。不過,如果發現孩子的書包、置物櫃、臥室和學校裡都沒有什麼紙張,那你就有問題需要處理了。書包塞滿紙的學生至少心在學校──有抄筆記、拿講義,也有做功課,可是筆記本和資料夾空空如也的學生卻不知心在哪裡。有時候,可能是他的大腦轉不過來。他上課根本聽不懂,因此做筆記、完成作業也就會有困難。他無法判斷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也不明白考試和寫報告時還需要用到某些資料,所以全部丟得一乾二淨。這就不是組織力的問題了,而是很嚴重的情況,可能是學習障礙的表現,比如理解力或語言能力出了問題,也可能是情緒方面有什麼壓力。無論是何者妨礙了孩子的學習能力,都需要讓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診療,以便採取適當的改善措施。
更多改善的方法,就在智園出版的《教出組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