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英(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面對孩子的不開口說話,多數焦急的父母總是強迫著孩子要開口說:「來!來!看媽媽的嘴巴,來說ㄨ,跟我發ㄨ……」、「這是湯匙,唸三遍;你要說,不說就不給你……」

「哇!哇!哇!」一次次的互動總在媽媽的挫折和孩子的哭聲中結束,這樣的場景常在語言發展緩慢或自閉症的孩子生活中不斷上演著,但是這樣的強迫仿音、強迫背誦,對孩子語言發展是毫無助益的。

在語言治療或早期療育的臨床工作中,一次一次的面對焦急的父母,我們總是鼓勵道:「要先建立孩子的溝通行為、要回應孩子與你的互動,即使寶寶是用指的、用拉人,或是用一串不清楚的語音,你都必須先回應孩子的溝通意圖……」但是我們總看到焦急的父母,不斷以威逼利誘的方式,來誘使寶寶開口,這麼做常造成父母和孩子在溝通互動上的壓力,並且中斷了彼此之間的交流。

幼兒的發展有一定歷程,語言發展也必須按部就班的由「牙牙學語」、「仿著聲音、語彙」到使用句子表達,進而能流利的敘述,而且口語的表達必須建立在好的語言理解、互動輪流,以及足夠的溝通意圖與互動機會之上,而這一步步的發展歷程,有賴環境足夠的語言刺激與豐富的溝通情境,這樣的學習過程是需要花上寶寶五、六年的時間。

「讓孩子開口說話」應該是所有父母在養育幼兒過程中最大的期許,但是對於語言發展遲緩或自閉症幼兒而言,「開口說話」卻是他們發展學習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如何協助這些孩子跨越語言發展的鴻溝,引領他們在語言發展上有好的起步,便成為父母們最重要的挑戰;其實,讓孩子開口說話是要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彼此成為「溝通夥伴」上;溝通夥伴是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條件,而非指導、指正的關係,也就是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互動過程中,父母是回應型的角色,而不是指揮教練型的角色。

《讓孩子開口說話》一書的作者——詹姆斯.麥當諾博士,在書中清楚地闡明語言發展遲緩兒的父母及周遭親友,應如何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與孩子建立起溝通夥伴的關係;如何針對孩子的能力與溝通動機作回應,並提供孩子仿效與模仿的範本;更重要的是,大人不該掌控一切,而是讓孩子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如此孩子方能以最輕鬆自然的心態去學會開口說話。

是的!讓我們成為孩子的溝通夥伴,是孩子的玩伴,讓孩子在一次次的互動中,一步步地發展他的語言,無論是正在學習發展的幼兒或是自閉症的幼兒,也無論你是為人父母、老師或是語言治療師,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孩子開口說話吧!!

A029_讓孩子開口說話1.jpg  

arrow
arrow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