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現代台灣人的居家空間,可以發現台灣人基本上對於家室的居住習慣,還是停留在過去農業時代的狀態,總是以為東西丟掉可惜,希望放著等到有一天可以用到,因此家中總是堆積著許多看似可用,其實一點都用不到的雜物。

在農業社會,這些雜物還可以放在倉庫、空地或田邊,總有地方可以放些備用的雜物,總有一天可以用到這些資源吧!但是在寸土寸金的都會生活中,囤積這些雜物就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擔;畢竟現代都會公寓大廈,空間本來就不比鄉村,公共空間更不能占為己用、堆積雜物,因此人們便想盡辦法要擴張領土,把陽台打出去,加裝籠子般的鐵窗,或加蓋違建,為的是用來堆積更多的雜物,最後屋滿為患,那些捨不得丟的雜物,終究淹沒了整個家園。

我們總以為捨不得丟東西是惜物、是節省,但是用幾千萬的房子來堆放雜物,似乎就太不合經濟效益了!我的家就曾經陷入在這樣的困境之中,一方面是因為我父親的勤儉持家,許多東西都堆放著,希望有一天用得到;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全家人都很重感情,許多具紀念性的大小東西,都捨不得丟棄。

幸好我們家有一個將近百坪的地下室作為儲藏空間,只不過很快地便被老舊雜物所堆滿,雖然我多次試著去整理清除,但是都無功而返,整個地下室就有如異形的巢穴一般,一直長出更多可怕的怪物出來。我心中開始悲觀了起來,想說:我大概窮這一輩子之力,也無法清除這些雜物了!

上帝大概聽了我的禱告,有一次大樓地下室儲水池止水閥故障,大水淹沒了整個地下室,所有的雜物都被浸泡在水中,所有的過去記憶也隨之幻滅。我再也沒有權力選擇要丟棄或保留這些物件,我只能一股腦地將所有泡水的東西清除丟棄,換回來的是一個乾淨、空曠的地下室空間,頓時這個地下室又充滿了無限的潛力。

事實上,現代台灣人要學習的功課是:「能捨」與「簡單生活」。

空間的簡單化取決於內心的單純與清淨,現代主義講求「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的確是帶著禪意的。我想到日本現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作品/住吉的長屋,那是一間非常簡單狹窄的住宅,室內雖小,卻鬧中取靜,與塵囂隔絕;中庭裡甚至植樹,隨著四季變化,屋主可以享受大自然的不同美感,所以物質生活可能簡單樸實,但是精神上卻是豐富滿足的。

現代台灣人就是應該學著更多物質的「能捨」,捨棄對物質虛榮的戀慕,也捨棄對物質缺乏的不安全感。在逛街過程捨棄對商品的慾望與貪求,才能減少家中雜物的堆積;另一方面,要積極整理家中雜物,要捨得給需要的人,《聖經》上說:「有給人的,必有給你的。」交換二手衣物、玩具等家庭用品,或是捐贈舊衣物給真正需要的人,甚至將根本忘記它存在的東西,直接丟到垃圾桶裡,都是改善居家空間情況的方法之一。

《太多了!》這本書對於現代台灣人十分重要,書中內容提到如何清理家中各個房間,也很實用與親切;更重要的是,希望這本書對每個人的觀念產生改變,進而影響整個國人的居家空間環境。

家庭主婦應該要讀這本書,因為很多主婦連冰箱都整理不好;一家之主更要讀這本書,否則如何創造出一個清淨、可供休息的城堡呢?連總統候選人都應該來念這本書,因為古人說:「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意思是說,一個人連自己的房間都整理不好,如何去治理國家大事呢?應該有人好好地去檢驗一下所有總統候選人的居家房間,對於選民的抉擇應該有很大幫助。

  李清志【建築評論家、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arrow
arrow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