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的親子互動永遠是最佳良藥

許鈺玲(隨「光」舞動的媽咪)

 

我是一位過動兒的媽咪,兒子小光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早年國內這方面的資訊缺乏,讓我們母子倆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因為有相似的經驗,所以當我一翻開《過動媽咪vs.蜜蜂兒子》,立即受作者流暢風趣的故事情節吸引,作者與患有過動症兒子生活中的各種驚奇、冒險、混亂、挫折、具破壞性的親子衝突,以及高創意、高能量與活力,可以想像這些元素組合起來的生活,是如何地熱烈精采與豐富了。

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因為注意力的問題常造成衝動行為,怵目驚心的數據如:發生車禍為其他人的四倍:自殺傾向是一般人的五倍……等等,這種看不出的隱形障礙,造成親子在生活中身心俱疲,長期下來,成為父母對孩子內在懸念的擔憂,例如因過動特質,容易因衝動犯事,可能造成未來鋃鐺入獄或死於非命等難以挽救的情況,在在考驗著父母的智慧——如何在教養過程中,抓緊孩子那條隱形的線,要放多少程度出去,以避免發生失控場面。

本書最為特別的地方,是作者透過一整年的時間,專注在如何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及各種療法的參與上,從最初到結束,窮極所有可能訪談及接觸的對象、療育方式。透過作者帶領兒子親身體驗各種過程,包含:用藥、團體互助、營養食品、先進的科學檢驗……等,並列舉相關過動症資料及法規、運動、教育策略、心靈宗教,藉由這些經歷,相信本書可以成為過動兒父母在教養上最佳參考。尤其在家長最擔心的過動症用藥問題上,從本書一開始到結尾,始終在作者的心中擺盪與抉擇,道出所有過動兒父母內心的衝突與矛盾。

在認識症狀與了解孩子的同時,作者同步地回溯自己的成長史,重新認識自己,進而反思眼前該如何來調整與孩子的互動模式,試著找出問題核心。以個人經驗來說,在陪伴小光學習這段不容易的路上,孩子恰好成為父母內心狀態的一面鏡子,因著過程中的痛苦,才比較有機會讓父母這樣的角色成長,重新調整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在孩子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給他更多機會,看見他發光的亮點,展現更好的自己。

書中提到:「影響我們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方式。」當整個環境能以正面態度來對待過動症兒童時,不要將孩子的行為過度放大來看,它就不會是一個問題。過動症是一個中性名詞,在名詞上一昧的輸入過動症的負面印象,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將朝向我們所期待的方向去走,把過動症特質的那一面表現出來給你看。

在本書的最後,作者點出所有過動症父母心中期待的圖像出來:「以寧靜取代憤怒,用了解和慈悲取代批判。」最終,我們要的是過平靜快樂的生活,要記得,親子的關係永遠比症狀本身還要來得重要。

arrow
arrow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