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靜夜思〉是李白最為人知的詩詞作品,應該也是許多人小時第一首會背的唐詩,好記易懂,做學生的總愛將它的最後一句亂改,像是「低頭吃便當」或是「低頭看小抄」。可這首詩對小編而言,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它是我記憶中,對早逝的母親最早的記憶,也是我個人最早的記憶,因為我怎麼努力回溯,也想不起比這段記憶更早的事了。

 

那時,我應該是二到三歲之間吧,我們和奶奶、伯父伯母們同住鄉下老家,那是間紅磚朱瓦的低矮三合院。記憶中,媽媽和我好像是在玩捉迷藏或捉鬼游戲,母子倆奔跑穿梭於老房子的各個相連廂房間,只要我在某個房間捉到媽媽,她就會教我念一句詩句。我還記得我在奶奶的房門口捉到媽媽,媽媽笑著念了一次「舉頭望明月」,我也很開心地跟著念「舉頭望明月」,奶奶陰暗的房裡正好有一道日光,從屋頂的天窗灑下,打在奶奶的床頭。雖然只是複誦她的話,但這卻是我記憶中,和媽媽的第一句對話,這個畫面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中。

 

會想起這段往事,是因為最近正在進行《讓孩子開口說話》一書的編輯作業。這是一本教導語言遲緩或自閉兒父母和親友,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學習說話、開口溝通的書籍。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要父母成為孩子的「溝通夥伴」,甚至是「玩伴」,放下大人身段,走進孩子的世界,以好玩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用最輕鬆自然的心態,學會開口說話

 

A029_讓孩子開口說話1.jpg  

其實,這種學習方式不只適用於語言遲緩兒,一般孩童也同樣適用,就像當年媽媽用玩樂的方式,讓我學會了〈靜夜思〉。很開心又做了一本好書,也讓我再次憶起和母親最甜蜜、溫暖的往事;希望《讓孩子開口說話》這本書能幫助所有語言遲緩兒輕鬆開口表達想法,也讓他們的父母能以更輕鬆平靜的心境,渡過等待孩子開口的歷程。

 

不管孩子何時會開口、如何開口,對母親來說,都是個最美好甜蜜的記憶;對孩子而言,和媽媽第一次的對話,肯定也是個重要回憶。或許母子兩人記憶中的第一次對話場景,會大不相同,但這個畫面一定是每對母子生命中最溫暖、最深刻的記憶。

媽媽們,您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是怎樣的場景呢?

arrow
arrow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