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心裡是否也有「有些事現在不做」的聲音?

    有時候,一個迫切的時間點,反而會激發我們想去完成許多事情。例如說要畢業了,之後工作以後不會有很多自己時間,所以趁自己還是學生的身分,來作一些真正想要完成的年輕夢想,應該是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要三十歲了,要結婚了…應該去完成些什麼的創舉,喔,或者只是內心單純的心願,放在心裡很久很久了。我還蠻羨慕有這種念頭的人,更羨慕有這種執行力的人。其實趁年輕應該要更勇敢去做,至於「年輕」的定義因人而異啦,只要是今天的自己,肯定是比明天的自己要年輕許多的。

    像智園《台灣人.情.味》這本書,除了會讓人想要重新溫習台灣的美好與價值,這也提醒我們人生還有哪些目標沒有完成?除了騎單車環島或是一場壯遊,大家還有沒有想做的事情?

 

在劉霄的自序中,他說:

第一次萌生去台灣單車環島的想法,是看過陳懷恩導演的著名電影《練習曲》之後,又在同事桌上「繳獲」了一本楊明晃先生所寫的《島內出走》,在這種種「勵志典範」的催化下,這事就這麼被我徹底地提上了日程。

為什麼要騎車環台灣?

因為,當時速降到二十公里左右的時候,風光會變得格外美麗。

因為,不想像大多數人那樣走馬觀花。

因為,夢想。

其實,很多事情的原始動機,總結起來真的很單純。只是當時沒想過,我竟然能獨自完成這趟旅程。

而這本書的誕生,完全是因為我那篇發表在部落格上、意外受歡迎的遊記〈台灣,單車環島夢〉。我本一介「屁民」(我猜想台灣讀者不會理解這個詞的含義),寫遊記,只是因為遺忘的力量不可抗拒,而這世界上我唯一能帶走的只有記憶,所以得趁遺忘前來搶奪我的記憶之前,為這段回憶留下一些痕跡。

只是,沒想到會激起這麼大迴響,實在出乎意料、受寵若驚,當然「驚」的成分更大一些;說實在的,我真被嚇著了,我從來沒有想過一篇大陸人寫的台灣遊記能引起這麼大的迴響,特別是在台灣,我想這就是網路的力量吧。

我不是第一個獨自騎車環遊台灣的大陸人,更不會是最後一個,我很榮幸能短暫而深刻地遊覽了台灣。很多人說我把台灣描寫得太好了,但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匆匆走過的訪客,容易體會異鄉的好,反而當地人總將生活中的種種缺點放大,這在哪兒都一樣,所以請別謙虛,也別驚訝。就如同你問我北京哪裡美,我恐怕思量許久,也未必能告訴你;我只能記住童年記憶中那個北京的美,卻看不到現在的。每個地方都有醜陋和美麗的一面。但是你想看、想記住的是哪一面,就要看你自己的選擇了。

兩岸在經歷過無數風雨後,走到今天,人們應該懂得珍惜。在各自多年一廂情願的教育下,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很扭曲,但我一向認為別互相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觀點各有千秋,這世界才能進步。現在沒有智慧解決的問題,或許將來就有解答,哪怕數十年已過,哪怕心中的隔閡依然;時間可以證明一切,也可以抹殺一切,只要我們心懷希望,未來總是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