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出組織力-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成功技巧

 

很少孩子是天生整齊有序的,但到了必須上學的年齡後,他們馬上就要習管理自己的書包、課本、作業簿,還要準時上學、交作業、準備考試……。隨著課業加重,尤其是升上中學後,孩子需要的組織管理技能也日益複雜。有注意力問題和學習障礙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一步步帶領他們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如果孩子老是遲交作業、忘記考試,或是筆記一團亂,學業表現很難不受影響。

 

事實上 組織力是教出來的

孩子會遲到、丟三忘四、房間亂七八糟……,

不完全只是懶惰、不負責任或天生迷糊,

全是組織力不好惹的禍。

但是每個孩子都可以透過學習,

管理好自己的課業、時間和物品,

邁向更有效率的學習與成長。

 

    本書作者郭德堡女士是位專門幫助學生建立組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輔導過數以百計的學生;在書中,她跟家長分享了這些實用具體的祕訣,包括:

 

    *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讀書習慣及學校要求。

    *帶領孩子建立組織管理能力所需要的教養技巧。

    *運用各種收納方法和工具,讓孩子的書包、筆記和置物櫃等保持整齊。

    *幫孩子從會「看時間」晉級到懂得「管理時間」。

-------------------------------------------------------------------

    書   名: 教出組織力-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成功技巧

    作   者: 唐娜.郭德堡

                  珍妮佛.崔貝爾

    出版日期:2011/01/06

 

【目錄】

〔前言〕  組織力是需要教的

第一章    怎樣才是有組織力的學生

第二章    開始啟動——整個學習過程

第三章    孩子生活的兩個黑洞——置物櫃與書包

第四章    流動紙張的管理——活頁夾與風琴夾系統

第五章    紙張在家中的收藏空間——桌上檔案系統

第六章    讓孩子靜下心來讀書——書桌與隨身文具箱

第七章    時間管理的基本知識

第八章    駕馭時間的好幫手——記事簿

第九章    掌握大局——電子管理系統、每月計畫與家庭週曆

第十章    收好才算大功告成——年終總整理

第十一章  終極戰場——青少年的房間

第十二章  意料之外的驚喜

〔附  錄〕 文具用品清單

 

【精選摘文】

現代學生的挑戰

跟過去的世代比起來,現代的學生更掌握不住時間觀念,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現在的大人比較早教孩子認時鐘;從前到了小學二、三年級才教的,現在早在幼稚園就有人教了。然而,大多數的孩子在五歲時,心智的發展程度還無法了解「時間」的概念。儘管有許多孩子不懂,但學校不論是在一年級教還是在三年級教,只要教過了就不管了。萬一孩子沒有真正學會,那算他們倒楣,結果孩子越大,事情就越困難。普希拉.威爾(Priscilla Vail)在《談讀寫障礙》(About Dyslexia)一書當中,描述了這樣的學習鴻溝會有怎樣深遠的影響。「時間和空間觀念模糊的學生,日常工作的順序排列會出問題:要他們自己帶著自己的東西,從一間教室移到另一間去,或是要他們把想法從一個主題轉換到另一個,他們都會覺得很吃力。」如果沒有打好時間管理的基礎,學生在學校時和出社會之後都會遇到困難。

現代孩子比較辛苦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們是在電子鐘的時代長大的。今日的孩子看到的時間是錄影機、微波爐、鬧鐘上面固定不動的數字,而不是機械鐘上面移動的時針。電子鐘上的時間表示的是「現在」,完全沒有指向「過去」或「未來」,也無法把目前的時刻放進「這個小時」或「這一日」的相對背景來看。時間若沒有相對的背景,我們就感覺不到它的意義。相反地,機械鐘上的數字鐘面和指針,卻能夠顯示出目前的時刻和過去、未來之間的關係(快要到幾點了、已經過幾點了),也能把時間分割成不同單位(時、分、秒),全部加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整體。這些差異,深深影響了孩子對時間的認知能力,以及知道自己處在哪個時間點的能力。

看電子鐘長大的孩子,往往難以了解「時間概念」的意義。因為他們無法想像某個特定的時間長度是什麼樣子,所以就無法將電子鐘上的數字轉換成可以了解、操控的時間單位。對他們來說,「十五分鐘」只不過是一個數字,不是數量(四分之一個小時),也不是圖像(時鐘鐘面的四分之一)。在他們的認知當中,時間是很平面的,不會移動,他們也無法以相對的角度來看待時間,因此便很難估量做一件事情要花多久時間,並據此做切合實際的計畫。

 

月曆時間vs.讀書時間

小孩不會想到明天以後的事;他們的生活參考座標通常是「現在」。因為他們不會往遠處想,所以就很難做出切合實際的計畫。學生還小的時候,從日常生活到回家功課,老師都會幫他們把事情分配得好好的。升上中學後,老師就認為學生應該有自己安排時間的能力了,不會再盯得那麼緊。但是,依孩子當時的年齡和發展程度,不一定能夠自行預測時間,而這一點對他們的學業會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一個學生不會估計完成某項作業要花多少時間,那他大概也不會預留足夠的時間,來做這項作業。此外,大多數的學生都不是很清楚他們每天、每週、每月該做的是哪些事。他們不曉得什麼事要在什麼時候完成,也不明白月曆上的天數和實際上能用來做功課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如此便很容易導致學生錯過作業截止期限,成績也會令人失望。

高三學生阿伊莎(Aisha)是位排名很前面的業餘網球選手,社交生活也很活躍。她每天的下午和大部分的週末都要練球或比賽,休閒時間則通常跟朋友在一起;對她來說,學業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她日程忙碌加上不懂得規劃生活,成績就變得慘兮兮的。雖然阿伊莎覺得學校不重要,也不怎麼在乎成績,但她爸媽可不是這麼想。

他們找我去輔導阿伊莎的時候,我發覺要她把物品整理好並不難,讓人傷腦筋的是她不會估計時間。我們是在感恩節前幾個星期的初秋時分見面的。當時她有兩份報告,截止日期都在一個半月之內;一個是自然科的報告,一個是英文科要寫的論說文,兩者都需要讀好幾百頁的書才能寫。阿伊莎自信能輕易在繳交期限之前完成作業,可是我沒那麼肯定她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少時間可用。不過,我不打算告訴她這一點。光是把我的結論講給阿伊莎聽,對她並沒有幫助──她必須自己得出結論。

家長往往會直接給孩子答案,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但是學生需要親自去發現,並解決他們的問題。孩子自己想出來的答案,他們才會記住。我的工作是藉著詢問阿伊莎問題,讓她想出自己覺得合理的答案,來引導她走上自我發現之路。

很明顯的,阿伊莎的日程擠得滿滿的。因為有網球練習,她每天下課後都要留在學校,一直要到晚上七、八點才回到家,所以她很少在八點半以前開始做功課。這樣,她只有足夠的時間完成當天的回家功課,週一到週五都沒空去做長期作業。阿伊莎又告訴我:一週結束的時候她都已經覺得好累了,所以她星期五從來不做功課的;星期六呢,如果沒有比賽網球,她喜歡留這一天參加社交活動;另外,她哥哥那個週末大學放假要回來,她要陪哥哥;還有,感恩節就快到了,她也不打算過節的時候還要做功課。

這時我拿出了一本月曆。我們把阿伊莎說自己沒空的時間通通畫掉,包括所有週間的日子、星期五晚上、有網球比賽的那幾天、有特別活動的日子。我們畫完之後發現,四十五天裡面,阿伊莎只有八天的時間可以讀完四百七十頁的資料,並寫完兩份報告。她對這個結果非常震驚。我們接著估計,如果寫報告要三天,那只剩五天的時間可以讀資料,也就等於每天要讀將近一百頁,而阿伊莎讀書的速度不快。她一臉驚慌地轉向我。「我不行的啦!」這就是我正在等著「啊哈!」的那一刻。

當阿伊莎平靜下來之後,我向她保證,她一定能夠趕得上截止日期,只是我們要想出辦法而已。下一步是引導她發現能夠配合她生活形態的解決之道。阿伊莎再看了看日曆,明白自己每週得多擠好幾個小時出來給長期作業。她有很多事情都是無法更動的,所以她知道要發揮想像力去找多餘的時間。比方說,她從來沒有在往返網球比賽的巴士上讀書,但現在她意識到這是寶貴的時間,可以用來趕讀書進度(編按:從眼睛保健的觀點,在車上讀書並不好,但若車子行駛平穩,許多人還是會在車上閱讀;在這裡作者強調的是利用零碎的時間)。她也決定,在哥哥回家的時候,還是需要做一點功課,並稍微減少週末的社交活動。最後呢,她發覺感恩節的那個週末如果有做功課,可以多增加幾天的時間。阿伊莎現在確實知道她有多少時間可以用、有多少事情要做,這樣她就能夠做出適當的決定,讓她能夠追求自己的興趣,同時又把該做的功課做完。

*個案分析

我馬上就知道,阿伊莎如果依照她慣常的時間表行事,絕對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兩份報告,可是她必須自己去發現這一點。要是在我們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就告訴她我的想法,她一定會立刻拒我於千里之外──孩子一聽到負面的話語,通常就不肯繼續聽下去了。唯一能夠造成衝擊的辦法,是讓他們自己經歷整個過程,自行想出結論跟解決方案。

日曆上有六週的時間,不等於有六週的時間可以利用。給你的孩子工具,讓他可以了解自己日常生活的運作情形,自己決定應該怎樣分配時間最好。鼓勵孩子發揮創意來找時間做事,不過方法要切合實際。這部分可能要經過幾次嘗試錯誤,但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透過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