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選老闆-輕鬆轉職12步》

作者:卡爾.偉倫斯坦    

CARL J. WELLENSTEIN

 

§本書簡介§

不論你是30出頭的年輕主管,或是年屆50的資深高階經理,本書都會幫助你將工作或職涯轉換契合自身的目標和理想。全書有五大部分,各包含一個觀念,並細分成十二個章節。這五大部分可以讓你很快地對整個過程有綱要式的掌握。

而各個章節將會巨細靡遺地告訴你「需要做哪些事」以及「為什麼需要」,「何時需要」,還有「應該怎麼做」。你會經歷一個前後連貫的旅程,每一個步驟都有其最終的目的:在你按部就班地進行到第十二章時,你將可以把它們歸納成一個完整的行動計畫。

本書將擔任你的「職業生涯教練」。解釋每一個步驟發揮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為何,並以實例說明完成的方法。然後該書將引導你進行一些練習,透過生動參與的方式幫助你融會貫通。最後還會分享親身的經驗讓你瞭解其他人如何獲得成功,並且明白人才搜尋顧問與用人企業如何做出決策。

為了讓你瞭解本書在觀點上的說服力,這裡簡單敍述一下本書作者的經歷。本書作者卡爾.偉倫斯坦(CARL J. WELLENSTEIN)曾在當時為「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Arthur Young & Co. (即目前「安永」(Ernst & Young)公司的前身)工作達15年,其中有5年負責掌管該公司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業務。在他離開的時候,是公司的合夥人之一:

當時,我絲毫不認為找一個新工作會遇到任何困難。但不幸的是,我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離開的。而當時的「再就業服務」尚處在萌芽階段,我甚至還不曾聽過這種行業,於是我開始做那些當你尋找新工作時自認為應該做的事情:我打電話給認識的人告訴他們我在找工作,同時開始寫信給人才搜尋業者和用人企業。

我還發現,大部分關於如何謀職的書籍或建議都是為比較年輕和缺乏經驗的人所寫的,而那些針對較高階層人士的建議不是內容矛盾,觀點片面,就是根據理論多過於實際經驗。

本書的對象是那些已有多年工作經驗,然而希望尋找新工作或深入了解新職業生涯的高階經理人、各級主管、專業人員以及資深職員。書中的例子有許多與我自己尋找工作及職涯的經歷有關,還有不少牽涉到我在經營管理一家國際性獵頭公司及從事職業生涯輔導的七年間,所遇到的高階經理人及管理人員。

儘管其中的觀念及建議可以說是為了高階經理人所量身定做的,但它們也同樣適用於大部分三十歲以上有一定經驗的員工。本書採取的編排方式使它可以作為一本練習手冊,第一章開宗明義地談如何著手進行工作搜尋或職涯轉換,後續每一個章節的學習過程將會以在前一章所吸收的資訊和所完成的練習為基礎。

為了發揮本書最大的功效,你必須完成一些任務。有的任務我相信你只需要若干指導便能完成,它們便被稱為練習;當我認為某個任務比較複雜,需要預先定義的模式以方便你的工作時,我會提供設計好的作業單讓你使用,你可以在我的網站上取得這些報表。在書中的某些部分,我會推薦一些參考資料請你查閱,你可以從中獲得有利於工作搜尋的豐富資訊,你同樣能在我的網站獲取這些資料,而且我會不斷更新它們的內容。

 

§內容摘錄§拓展人際網路

如果你希望別人幫助你,首先你必須讓別人想要幫助你。

如果你正準備自行創業,你會如何推介它的特色和對潛在顧客的好處?這與你在求職時遇到的挑戰一樣,你該如何向你的潛在顧客—求才企業推介你的才能、經驗及成就呢?本章將:

提供一種「三階段」方式,幫助你透過人際網路增加獲得工作的機會。

協助你將現有的人際網路成功地向外擴展。

更有效地讓你的人際網路成員願意幫助你。

了解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以獲得需要的幫助。

 

為何要拓展人際網路並有效地運用它

研究顯示,當人們運用人際網路有系統、有組織地進行謀職時,成功機率超過80%。而其他研究報告也表示,當求才企業需要招募管理人才時,他們委託高階人才搜尋業者的比例達64%。

從這些看似矛盾的統計數字中可以看出,企業求才時能運用自身資源找到高階人才的比例約占三分之一,需求助於人力公司的占三分之二(關於自行尋找高階人才的五種方式已在第七章說明)。因此,某些人會覺得求職時與人力公司接觸最為效,畢竟他們處理過分之的尋才案件。事實那並不是效的方法,因為你必須從超過兩萬人力顧問找到最稱職的那位,並吸引他的意,若你正在待業,就必須與其他在職的人選競爭。但是如果你運用人際網路接觸求才當的人,就更大的機會讓對方考慮你,這種途徑可使你的成功機率提高到85%。

我時常聽到些仍在職,但想轉換工作的高階經理人犯的種錯誤:他們會寄履歷給人力公司,請對方慎重為他們尋找分新工作。

不幸的是,他們不明白人力公司的作業方式,也不了解這些公司是接受業報酬,為他們尋找人才。所以,雖然人力公司都說會為這些高階經理人留意機會,但也開始尋找他們的替者,發現合的人選,便會呈交給這些高階經理人的公司。當然,此時公司的回答是還沒職缺,接著人力業者就會「慎重」通知公司:他的訊息來該公司某位「正在市場尋找機會」的員工,而他手絕佳的替者。最後的結果,或許這位人力公司的顧問無法成功「絕佳的替」送該職位,但你可以預料,當證據擺在眼前時,那位高階經理人往往工作不保。

知道合何種方法,只是謀職過程部分,你還需要知道如何建立人際網路,並以運用。因為人際關係對於成功尋找理想工作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你必須採取正確的做法,才能得到成果。

如果你正在轉換工作:你所接觸並納入人際網路人,將會幫助你蒐集目標業的訊,也能幫助你與「」的人接觸—那些能夠決定是否雇用你的人。

如果你正在轉換職業生涯:你所接觸並納入人際網路的人,將會幫助你認識那些了解你的改變是否合的人—他們能夠評估你的想法是否合理,以及成功的可能性,也能為你介紹其他可以幫你進了解情況的人。

本書廣受歡迎,使得許多人將「獲得訊的面談」誤認為在某人面前要求工作的手段。事實,與其告訴對方你想進行「獲得訊的面談」,然後看到對方不耐煩的白眼,不如說明你正在進行謀職或轉職的研究。但在此之前,你必須確定清楚己的目標,因此,你的研究應該是以獲得訊為目的:

與某個產業或機構相關的訊。

得到推薦與某人認識的機會,而對方也曾將職業生涯成功轉換到你正考慮的領域。

獲得如何將你過去經驗應用在目前接觸的新行業的幫助和建議。

了解某個產業或定公司的機會,以及轉換工作或職涯的正確定位。

得到推薦與某人認識的機會,而對方的行業正是你想要轉入的,你可以與對方討論己的才能和經驗是否合,以及你的經驗如何應用到該行業得到推薦與某人認識的機會,而對方能回答你轉換到新領域的相關問題。運用先前所舉出如何接觸推薦對象的例子,確定你已清楚表達希望與對方談話的內容及原因,並讓對方知道你預計的談話時間(通常為十五至分鐘),詢問是否合,若對方不方便,請教他可以撥出多少時間。

當你準備赴約時,先排好問題順序,確定它們能產生開放式的回答,而非只得到「是」或「不是」。如果你的問題涵蓋面廣,將可得到所答案,包括些未曾預料到的。以列舉些可以運用的

 

問題:

「你能和我談談你的職位(或工作)嗎?」

「你能告訴我關於你們公司(或部門)的情況嗎?」

「你能談談你的行業情況嗎?」

「對於你的工作(或公司、行業),你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部分是什麼?」

「談談你的工作(或公司、行業)在客觀的利弊得失?

「你認為什麼是你們公司最受關熱門議題?」

「你是透過什麼方式獲得這分工作?」

「你的工作需要哪些別的才能和經驗?

「你們公司採用何種組織結構?」或「這個行業的公司通常採用何種組織結構?

「你覺得人最重要的才能哪些?

「這個領域(或行業)從業者典型的職業生涯路徑為何(某些領域具典型的職業生涯路徑,例如:銷售人員à銷售主à區銷售經à全國或產品銷售經理à銷售副總裁。如果你要轉換職業生涯,可以評估這是否及如何對你產生限制)?」

「依你的看法,我的才能應用到這個行業的可行性為何?」

「我正在研究能否將我的才能和經驗從原行業應用到X行業,你是否知道某個曾做過類似改變,而我可以和他談談的人呢?」

「這分新工作需要何種歷或格呢?

「如果某個與我相同才能及經驗的人想,將工作或職業生涯轉入你的行業,你會給他何種建議呢?」

「你是否知道某位能幫助我決定轉變職業生涯的人,並介紹我去拜訪他呢(即使眼前的人已經回答你許多問題,仍需要求對方推薦人選,以便拓展你的人際網路)?」

「我正在研究某公司的某職位,但是我還無法得知……(某位重要人士的字、該公司如何處理招募事宜,以及該部門的負責人是誰等),你能幫我嗎?」

「你熟悉這個領域的公司嗎?」如果對方回答是,可再繼續問「你覺得什麼是接觸ABC公司最恰當的方式呢?」

「你認識某位在XYZ公司任職,且可以介紹給我的人嗎?」 如果沒「你是否認識某位在XYZ公司人,且可以介紹給我的人呢(這位你希望獲得推薦的對象,不定是該公司員工)?」

「你認識任何可能助我完成職業生涯轉換,而且我可以拜訪的人嗎?」

「你發現任何可能影響這個工作(或公司、行業),且是我應該考慮的趨勢嗎?」

會談結束後,請教對方是否任何你沒詢問到,但他認為你應該知道的事情。要記得,你會談的目的是獲取助於你做決定的訊、意見及推薦對象。此外,也要藉此機會認識到其他能讓你更接近目業的人,但不要試圖在首次會面時就獲得關係到雇用與否的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