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式行銷 28道黃金配方烤出與顧客的美味關係!

廣告大師告別江湖傳世之作!

王志剛  外貿協會董事長

江亘松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資深創業行銷顧問

謝馨慧  奧美公關行銷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戴勝益  王品集團董事長               創意推薦

 

烘焙式行銷 

 

 

想「烘培」出好產品,就要將顧客需求「烤」進產品中,放入消費者喜歡的味道,

讓產品散發出誘人香氣,產品有料,自然賣到「爆」

 

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博古斯基(Alex Bogusky 

身為合夥人暨共同掌門人(co-chairmen),亞歷克斯成功地讓Crispin Porter + Bogusky(CP+B)廣告公司發展到擁有九百名員工及五個營業據點。亞歷克斯的作品已經獲得了數百項廣告業頂尖大獎,他本人也於二00九年獲得「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二00八年,他還入選「藝術指導俱樂部」名人堂(Art Director’s Club Hall of Fame),並且登上「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5月號的封面,該雜誌更將CP+B列為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公司之一。

約翰.溫莎John Winsor

約翰目前是CP + B副總裁兼策略與創新執行總監,二00七年,他加入這家公司,並出售了自己的研究與策略公司─—Radar Communications。在創辦Radar之前,約翰曾開設一家以運動為主題的雜誌出版公司,並在一九九七年將該公司售予「康得納斯」(Conde Nast)出版集團。約翰其他著作尚有《Spark》、《Flipped》,他在合作、共同創造及「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方面的努力,十分為人所稱道。

 作者的部落格 http://www.bakedin.com/

內文試讀

PartOne  預熱你的心智

關於商品及行銷領域,人們之間存在許多先入為主的看法。因此,在進行烘焙之前,我們首先得將你的心智預熱一下。

 想像你走進一個擺滿機器的大房間,看見一臺樣子很像大型微波爐的機器靠牆放著,於是透過窗口往裡瞧,結果令你有點兒失望:裡面擺著一副太陽眼鏡,只是看上去仿佛沿水平方向削去了一半,不過,它的顏色倒是正如你意。由於機器仍在全速運轉,你決定先去喝杯咖啡,等到回來的時候,你發現眼鏡已完整成型了。於是你戴上檢查,規格及度數均十分完美,而其中最酷的部分是:這兒並非企業號星際飛船,而是「金考」(Kinko’s)快印店。

 讓我們想一想所謂的「3D (3-Dimention 指3維立體)列印機」,當這個詞彙首次出現在印刷業的時候,還很難想像真的能有這種東西。可以「印出」立體型態的事物,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小說中的情景,然而,如今這種裝置的確存在。儘管周遭許多人從來沒見過,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有這種設備─—因為在我們公司Crispin, Porter+ Bogusky (CP+B)裡就有一臺。如果說,擁有這樣的現代科技奇跡需要耗資超過100萬美元,你大概並不意外,但恐怕會讓你嚇一跳的是:100萬是騙你的,它其實只要2萬美元,而且還有找。

 想想看這件事的威力,在過去,做出樣品的過程既耗時又辛苦,如今,幾乎只需要按下按鈕。然而,使商品的製造時程從若干年縮短到幾個月(有些案例甚至變成幾個星期),僅僅是這些新科技及制造程序的效應之一。我們現在要談的也不是尖端技術,事實上,設計及製作3D模型以便送入這種神奇列印機所需的軟體,與在你家附近初中上課的學生所學的,毫無兩樣。新的世界將會來臨,未來的工藝課教你的不是修理汽車,而是如何使用工具設計,並製造出屬於自己的系列車型。

 文字列印在人群中的普及一直到不久前仍被譽為「桌上出版的革命」,而今那個一般人無法將心中想法整理印出的時代,似乎模糊又遙遠。現在,「革命」甚至已經進行到超出「革命先驅」們的想像─—因為連紙張都可有可無了,部落格的盛行,讓使用紙張出版顯得古怪難解

 總之,電腦如今可將過去印製平面的本領用來塑造立體了,而3D列印機仍會不斷更新。目前大多數3D列印機使用塑膠材質製作樣品,但隨著較新的機型具備一次以多種材料「印」東西的能力,情況正在改變。事實上,電路板(大部分電子消費品的功能就是在它上面進行的)的製造過程,本質上已經是一種印刷了。那麼,還要多久才能看到具備完整功能的產品被「印」出來呢?這一天的到來也許不會太慢,而一旦我們能夠印製功能完整的產品,又何須再捨近求遠地仰賴傳統的製造方式呢?何不直接多印一些?從另一方面來說,為何不乾脆從銷售產品轉變成銷售產品的創意和方案呢?消費者大可以按自己的意思修改,然後把它們「印」出來。

 從事行銷的人喜歡說:「產品,並不只是產品這個『東西』而已。」就像一杯咖啡裡面,不是只有咖啡這種液體;一副太陽眼鏡,不只是一副鏡框鑲鏡片;一部車不僅僅是一部車,一部車的背後存在一段故事,有一份許諾,這才是我們要賣的──品牌的靈魂就在於此。

 不幸的是,上面這番陳述,並非總是實情。有時候,一部車就只是一部車,所以行銷過程就是要抽絲剝繭地揭露,並呈現產品內部蘊藏的故事,在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能夠找到這樣的故事,但它們和產品間的聯繫往往很薄弱,有時甚至只是一群行銷人員圍著桌子一廂情願的想法。當然,也有可能產品在創作之初,就欠缺清晰的故事及明確的訴求對象,或者根本就是一個了無新意的跟風商品。於是接下來的所謂行銷,便多半成為一幅幅可悲的景象︰安排一系列的焦點小組、族群特性探討、心理剖等等,就以為可以得知消費者對產品的真正期待,然後把行銷預算花在為產品編織一串的謊言上。

 本書要談的,就是扭轉這種過程。

 在今天的世界裡,已經可以用企劃一場廣告宣傳所需的時間掌握足夠的消費者需求,並將它「直接烤進新產品內部」,這樣的產品是為了明確的目標而設計,它有故事要說,這樣的產品有能力把自己賣出去。

 你的組織能不能創造出這種產品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