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永續低碳家園

沈世宏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近年來,隨著全球暖化的議題日漸增溫,如何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各國面對氣候變遷最刻不容緩的議題。

  相較於改變能源供給結構或產業結構,由全民共同改變生活習慣,落實低碳生活,應是快速、立即可行,且成本最低的方式。然而,要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確實不容易,如何提升環境認知及減碳態度,應為落實節能減碳的最重要關鍵。

  《都會客的綠色冒險》作者道格.范恩以美國在地觀點,透過幽默自嘲的口吻,及輕鬆逗趣的態度,敘述自己的減碳經驗,並以故事性的手法,敘述作者如何透過創意及巧思,將減碳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真實有趣的內容,值得做為國內落實減碳民眾的參考。同時,作者在書中引入節能減碳應融入因地制宜的概念,敘述"節能減碳"作為,需配合不同地區的人文文化特性及地理條件,尋找符合地方特性的落實方式,藉以凝聚各界力量,形成社會共識,堅守環保立場,建立低碳環境,才能使其能夠永續落實。此一概念與環保署目前積極推動建構低碳社區的理念相當相同,希望透過凝結共同低碳生活理念,形成低碳社區,逐漸擴大,最後形成為數個低碳城市,並拓展成

  為低碳生活圈,進而將減緩全球暖化的抽象課題,轉化為具體行動加以落實。以我國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新竹縣湖口鄉的信勢社區為例,社區內有一群人,很樂意的發揮創意,相信維護好生態,生活過得簡樸,可以讓生活更美好,間接帶動了整個社區的發展。而這些社區發展,不是只靠政府補助,而是靠大家的主動,每個人樂於參與,才讓這幾個社區明顯帶動成為一個住得很舒服,自然減碳的社區。這些社區,都是靠著社區民眾的主動參與及努力,凝聚減碳的風氣,所以,節能減碳也是一種文化的提升及凝聚。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有人看到組織力的重要性

洪 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我很高興終於有人看到組織力的重要性,寫了專書來教孩子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教養上,凡是不是本能的,都要教。

  我剛回台灣不久,在台北街頭看到有小學生拉著空中小姐型有輪子的行李箱在街上走,當時覺得很奇怪,這是要去哪裡呢?小學生不是每天要上學的嗎?後來對門的鄰居因塞車,趕不及在四點鐘放學之前回家,她的女兒便來我家先等一下,那天我終於看到行李箱中裝的是什麼了。

行李箱1.jpg     行李箱2.jpg  

  這個孩子很乖,進來後,坐在客廳裡不敢動,我家許久沒有小孩子了,所以沒有玩具,也沒有電視,只好請她先把功課拿出來做,以免無聊。結果,這個行李箱中的內容,真是如這本《教出組織力》內容所說的,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除了課本、考卷,還有各種各樣的練習本,體育課的扯鈴、跳繩及美勞作品,加上水壼、便當,難怪非得用有輪子的拖才行,肩膀哪裡揹得動?問她為何帶這麼多東西,她委屈地說忘記帶任何一樣都要挨罰,所以最保險的方式就是把全部家當都帶在身上,不管老師要什麼都拿得出來。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保,讓我們的家更像一個家

   馬修.連恩 Matthew Carl Lien(知名環保音樂家)

  有人這麼說的,所有的感官中,嗅覺的感官力最能喚起回憶。諷刺的是,勾起我回到兒時荒野大地最快樂時光的嗅覺記憶,卻是柴油煙味。

還記得我五歲時,家父辭去美國加州的航太工程師職位,在加拿大Yukon買下一家公路休息站。一九七○年代的Yukon及阿拉斯加地區,典型的公路休息站條件不是很好,通常是年久失修所遺留下來的軍方建築、餐館和簡陋小屋所搭建而成。所以大部份休息站的地理位置不為觀光考量,而是給旅者加油方便:若不在方圓兩百公里的森林內加滿油,是開不了多遠的。

  當時的公路 (如家父經營休息站所在的海恩斯公路the Haines Highway) 只是滿佈坑窪、塵土飛揚的碎石路,路面被雨水和雪水沖刷得像洗衣板般,並瘋狂地在山肩、深谷、湖畔及無數河流、小溪與蚊蟲肆虐的青苔沼澤地迂迴交織。因此大部份公路休息站都備有住宿房間,雖然屋況差強人意,卻讓旅人長途駕駛後,足以洗滌塵土與一身疲憊。

  不過,總有一家休息站享有真正優美的風景,就像我家的德塞地亞許休息站,位在往庫魯哇尼國家公園的路上。這座公園被列為聯合國文教基金會世界遺產,號稱有加拿大最高的山脈,冰河活動比其他非極地區域還多,棕熊、黑熊、麋鹿、狼、駲鹿、水獺和隼鷹的數量驚人,河裡滿是鮭魚,湖裡遍佈鱒魚。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生活中的2大黑洞-書包&置物櫃

《教出組織力》ch3

  孩子的書包和置物櫃簡直就像無底洞,在這兩個地方消失的東西,實在多得嚇人。學期最後一天(或暑假最後一天),把書包隨便一倒,常會發現先前因為找不到而造成許多家庭失和的讀書報告、自然作業或家長同意書。本章將探討學生生活中的兩大黑洞──書包和置物櫃,示範如何利用這兩者來診斷孩子組織力問題的根源。這將幫助你和你的孩子奠定基礎,以徹底檢視孩子的組織力問題。切記,這本書的用意,是要教給家長輔導孩子踏上成功之路的技巧,但你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他自己有投入心力去建立的系統,才會產生效用。

  你務必要了解孩子每天生活的情形,以便能站在同樣的立場,去著手組織管理的過程。請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學生:你整天背著一個辦公室跑來跑去,帶的是每一科所需的每一樣用具。每隔四十五分鐘,你就得收好又再拿出課本、活頁夾、筆記本、記事本、鉛筆、原子筆、計算機、方眼紙、量角器、字典,以及那堂課要用的東西,而且每天要重複六次、每週五天天天都如此。你想從書包裡挖出想拿的物品,就必須先翻過好幾張CD、手機、糖果紙、本來打算留在家裡的長袖運動衣、還有好幾層沒收進資料夾的各類紙張。你只有二到五分鐘的時間,從一間教室狂奔到另一間去(就算不是在別棟大樓,通常也不在同一樓),有時還得衝去置物櫃,從體育服裝、更多CD、古早的自然作業、吃剩的零食和一堆課本底下,挖出上課要用的東西。這整套動作重複做過六次之後,你又要搞清楚該帶哪些東西回家好做功課(如果你知道有哪些功課的話),或要先打電話問好幾個同學有什麼作業,然後把所有的作業完成、收好,明天早上再全部操練一遍。

  在整個過程中,難保不會有弄丟東西、放錯、弄壞的時候。開學後短短一個月,你就已經打開、收拾書包將近三百次,到放寒假前便是一千四百次了。而且你還扛著一大堆舊作業、講義、各種大大小小的考卷和傳單等好幾百張紙,因為你怕上課可能會用到,所以不敢從書包裡清掉。你有沒有覺得有點兒頭昏了?孩子可是「一天到晚」都這麼覺得呢!以前只有「一個」老師、「一間」教室的時候,孩子可能就已經很吃力了。現在他置身在陌生的環境裡,不但要換教室,又要換不同科的老師,心裡覺得完全都失控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教出組織力》,告訴你組織孩子生活好習慣的小祕密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鍛鍊組織力,找回自信與笑容

李家同(清華大學、暨南大學與靜宜大學教授;新竹德蘭中心義工)

  有的孩子,似乎很懂得在學習和生活的軌道上循序運作。每堂課上課前,就會把需要的用具和課本準備好,老師一舉手寫黑板,孩子就會趕緊跟著書寫。放學回到家,孩子就拿出書包在書桌上做功課,一項項做完後依序放回書包。而玩耍的時間一過,就會自動收拾放回原位,讓遊戲區保持整齊。睡覺前不忘再檢查隔日要攜帶的物品,還記得把牙齒刷乾淨。

  然而,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這麼完美的。有的孩子很喜歡上某堂課,可是上到一半就開始在書包裡東掏西找,結果老師已經把精采的故事講完,他還在懊惱到底課本放到哪了。又或者在家玩到晚上快十一點了,突然想到勞作還沒做,偏偏發現水彩早已乾掉、不能畫畫,而這時文具店幾乎都打烊了。

  這些失序的情形在弱勢孩子身上經常發生。這並非指弱勢孩子在這些方面沒有天分,而是他未經組織力的訓練,在一個缺乏家庭功能的環境下,他對時間的概念和意義不清楚、無法在書桌上好好看書寫字,遑論父母無法指導他整理筆記和書包的技巧。這些弱勢孩子本來就因為資源有限而缺乏自信,加上在家或在校沒有人告訴他一步步建構組織力,因此在雜亂無章的學習生涯中更容易受挫。殊不知,潛能都在這些孩子的腦子裡與雙手中,沒有一套紀律和有序的生活,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一切是習慣跟環境使然,只看到自己樣樣不如人。

  我長期身為弱勢孩子的義工,也注意這樣的問題。雖然有些偏遠地區的孩子課業壓力沒有那麼繁重,但是他們面對學習和未來的求職壓力,絕對不亞於都會的同儕。為此,我們引導他們培養閱讀和寫作的習慣、規劃寫作業的層次與邏輯,並循循善誘應如何整裡書包,且協助擬訂溫習功課的計畫,以面對不可避免的測驗和考試。

智園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